這幾天諾貝爾科學獎陸續揭曉,負責提供專業信息的英國湯森路透公司在開獎前預測了若干可能獲獎的人選,有4位華人科學家——— 張首晟、楊培東、錢澤南、鄧青雲被“提名”。
  如果能獲諾獎,對國人來說無疑皆大歡喜。但很遺憾,已經公佈的三項諾貝爾科學獎榜單上都沒有華人科學家的名字。
  人們可能會以為這些華人科學家就此“名落孫山”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湯森路透只是預測,它與諾貝爾獎評審工作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湯森路透是根據什麼做出預測的呢?這裡要提到一個指標,即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的被引用情況。湯森路透的“知識產權和科學”分部,每年都會把論文引用情況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一個所謂的“引文桂冠獎”。被其點名者就是預測有望得諾獎的人選。
  已發表論文的被引用情況,大體可以反映一項科學研究的影響力和論文作者的學術口碑。但不管怎麼說,這也只是一種預測。
  湯森路透的這個預測名單之所以受關註,是因為它比較準。自2002年以來,被湯森路透說中的諾貝爾獲獎者已經有36位,其中有9位是在預測當年果真獲獎,有16位是在接下來兩年內獲獎。因此,有輿論認為它的預測可被看做諾獎“風向標”。
  今年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日裔美籍科學家中村修二,曾在2002年被湯森路透預測可能獲諾獎。如此算來已“遲到”了12年!
  再比如此次被湯森路透“提名”的華人科學家張首晟,近些年來已獲多個國際獎項,含金量最高的當屬2010年獲得“歐洲物理獎”。有海外科技同行認為,得過這個獎的人早晚會獲諾獎。因此,張首晟等華人科學家成為今年獲獎熱門人選實屬正常。
  再說說諾貝爾科學獎的評選過程。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評定。這兩家機構各自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委員會成員任期三年。
  以今年的諾獎為例,在2013年9月,上述委員會向全球數千名獨立評選人士——— 具備相應資歷的學者、科學家發出邀約,請他們推薦自己認為下一年度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由於許多評選人士經常推舉同一個人,因此每年只會有200到300名科學家最終被提名。
  與奧斯卡之類的大獎不同,諾貝爾獎每年只公佈最終獲獎者名單,不公佈候選人名單,並對候選人信息設置50年保密期。因此,對於每年出現的各種“提名”爆料,其真實性須等50年後才能得到驗證。(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華人科學家為何落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99yymcz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